潮新闻客户端 老胡
上海博物馆的《对话达·芬奇》是近期的顶流展览。展览中的《头发洒脱的女子》是意大利境内达·芬奇著作专一能够出境且最具神秘感的油画著作,因此吸睛很多。为了营建“对话”气氛,上海博物馆特意匹配了一个可谓“五代宋元明”的小型国宝展,鲜少出面的五代佚名《闸门盘车图》、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以及“明四家”之一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逐个露脸。“秋风纨扇女子”更是与“头发洒脱女子”隔空相望,所以有了一场咱们幻想中跨过时空的艺术对话。
《对话达·芬奇》海报
【观展记】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4月14日
展览地址:上海博物馆公民广场馆第二、三展览厅
达·芬奇所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表现出一种坚决的、靠近天然的写实主义;而表达胸意的文人画则是唐寅所在的我国明代中期画坛的干流。年代附近,画趣却远。将两者放于一隅,与其说是对话,还不如说是一场中西方绘画的比照。
在《头发洒脱的女子》前略作逗留,然后,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秋风纨扇图》。
达·芬奇《头发洒脱的女子》。
唐寅的著作一贯真赝难辨,即使关于一些保藏于各大博物馆著作的判别,学术圈也往往各执一端。比方,保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蜀宫妓图》,之前被以为是唐寅早年适意人物画的代表作,但现在一种观念指其为明代仿作;保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适意淡彩人物画《陶榖赠词图》用笔草率、设色艳俗,无高古高雅之气,确与唐寅风格相差较远;重庆三峡博物馆保藏的绢本适意重彩《仿韩熙载夜宴图》,徐邦达先生就以为“卷后书法为真,人物不类”;以至于很难寻找到一件适意人物画的标准件。
唐寅的人物画多描绘古今仕女和高贤故事,有两类风格,一类早年的工巧风格,颜色浓丽;一类为中年后的适意风格,线条细劲流通,风格洒脱。
《秋风纨扇图》是后者的代表作。描绘一位窈窕女子独立于斜坡之上,双手执纨扇搭于右肩,若行若思。画幅左边自题:“秋来纨扇合保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冷暖。”
唐寅《秋风纨扇图》。
无论是主题构思、图画传统仍是题诗典故,著作都指向西汉班婕妤。因赵飞燕姐妹而失欢于汉成帝,她自请退居长信宫,黯然之余风骨独留。古乐府《怨歌行》相传为其所作:“常恐秋节至,凉飙夺酷热。弃捐箧笥中,恩惠中道绝。”所以“蘼芜路断”成为共同的文学意象,也成为文人借喻和自喻的标志。联想到唐寅因牵连考场舞弊案坐牢,罢为吏而失掉宦途。从29岁考中应天府(今南京)解元的人生高光时间,跌落到筑室桃花坞鬻文卖画为生,跌宕崎岖间感受了人间沧桑。
放归姑苏后的唐寅经济穷困,曾向老友文徵明求救,口气无比苍凉:“寒暑代迁,裘葛可继,饱则夷犹,饥乃乞食,岂不伟哉?……但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停唐氏之祀。”
又作《贫士吟》一诗,写道:“十朝风雨若昏倒,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单纯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青山青丝老痴顽,笔砚生计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可谓妻离朋散,境遇窘迫。这与近世演绎的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形象相距甚远。唐寅在《秋风纨扇图》中明显投射了自己的遭受和心境。
晚明大保藏家项元汴感知到了这种心境。他在画面右侧裱边写下了一段读后感:“唐子畏先生风流才子而遭谗被摈,郁闷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已者之揶揄亦已多矣,不免有情,谁能遣此?故翰墨吟咏间时或及之。此图此诗,盖自伤兼自解也。”题此跋时,项元汴仅16岁,如此少年也读到了唐寅的自况、自伤与自解。
《秋风纨扇图》部分一。
有明一代,作为人物画支脉的仕女画,卓有成就的画家寥寥无几,唐寅明显具有代表性。他的人物画风格从唐宋来,又兼具“院体”。《秋风纨扇图》以白描方法勾写人物,或折芦、或铁线,崎岖抑扬,转机方劲而洒脱,线条冷静而洒脱。墨色则表现出丰厚而细腻的“颜色感”,发髻、披帛、衣袂,浓淡纷歧,韵致十足。傅熹年先生曾云:唐寅“早年画人物,也受一起稍早些的杜堇和吴伟的影响,表现出年代特点。” 吴伟的白描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也受戴进影响;杜堇师法宋元,亦从戴进演化而来;而戴进人物画首要师承南宋“院体”。在《秋风纨扇图》中能够明晰地看出唐寅的翰墨根由。
唐寅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用细长的皴线“改造”南宋“院体”斧劈皴,然后具有了文人画的意趣。唐寅人物画的线条仍然方折,但以中锋行笔,线条劲挺而洒脱,活动而秀润,相同具有文人画的意趣。李日华称唐寅“秀而洒脱,气韵天然不同”。眼光挑剔的董其昌称其“清秀姿势虽李龙眠复生不能胜此。”
《秋风纨扇图》部分二。
能够作一比照的是,现在正在南京博物院《师友如光 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中展出的唐寅另一件仕女画《吹箫仕女图》。这一著作被一些学者称作是其简笔淡彩画的代表作,赞其将“适意的精美、精密与适意的松秀、洒脱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但细观之,即可发现其行笔无力,无《秋风纨扇图》用笔的劲挺洒脱;尤其是吹萧女子的左边披帛,毫无洒脱之感,却有一种枯枝般的生硬;用色沉浊,少高古高雅之韵;实难将其与唐寅精到的用笔、用色联络在一起。两者相较,真赝立判。有观念以为《吹箫仕女图》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牡丹仕女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嫦娥执桂图》,或皆为清末民初画家祁琨(井西)所仿,此说需求酌量。
上海博物馆内景。
唐寅曾写有《娇女赋》:“臣居左里,有女未归……态体多媚,窈窕不妒。既闲巧笑,流连雅步。”这个女子的形象使人很简单联想到“秋风纨扇女子”,身形、形象何其相似。尘俗化,是明代中后期艺术发明的趋势和潮流,无论是文、是画,唐寅的创造无疑带着年代的特征。他笔下的仕女画与唐、宋时期的仕女画形象方枘圆凿,无论是体裁的挑选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只透露出浓浓的尘俗日子气息,更注入了其人生的感悟和体会。他对秋风中执扇于怀的不幸女子表达的怜惜和怜惜,便是对包含自己在内一切“卑微者”的怜惜和怜惜;他写下的“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冷暖”,看似旷达,却是看透和绝望。从这个含义来说,画面萧寂疏冷的《秋风纨扇图》何曾不是唐寅的独白?
上海博物馆外景。
彩蛋:
这一场“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是上海博物馆“对话国际”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的首展,需求另行购票观展。而前往一睹大展的观众千万别错过上博更新重展的绘画馆、书法馆两大常设展。假如对唐寅绘画风格想要有一个更为明晰的形象,无妨一起细读《对话达·芬奇》和绘画馆常设展一起展出的别的两件唐寅传世名作:《载鹤图》卷和《黄茅小景》卷。“观展记”的下篇也将细细说明这两件翰墨极为精到的“别号图”。
作者简介:老胡,日子在杭州。曾经是媒体人,业余喜爱我国书画,喜爱雅玩金石草木。后来干脆辞了公职,专门观展赏画,举拍拜师,总归便是入了书画保藏判定(无拘无束)的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开屋门,三张宝宝的相片摆在电视柜上。胡女士指着孙子的相片说,今天是儿孙一家脱离人世的第194天。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许,与同行女生产生口角的廖某某,驾驭一辆特斯拉轿车时超速行进,在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