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小娟
8月11日,国乒队的奥运模仿赛在海南陵水持续进行,河南队队员牛冠凯和任浩别离输给了国乒名将林高远和闫安,停步32强。
关于这个成果,河南男乒主帅王超是有点不满的,“没办法,榜首轮遇到的对手都太强,只能下次持续尽力。”
事实上,河南乒乓球从前在我国乒乓史上的位置,是无与伦比的。从上世纪70年代起,黄亮、张立、葛新爱等乒坛权威轮流扬名,为河南夺得大把金牌;1991年至1997年更是全球公认的邓亚萍年代,再加上之后气势很猛的刘国梁,以及很多曾在国家队效能球员,一时刻河南人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乒坛不行忽视的力气。
但随着邓亚萍的退役,这种盛景从此不再,河南乒坛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甭说再没人能参与奥运会,就连能在全国竞赛中夺得好名次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乃至,2010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河南队排名倒数榜首。
正如我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承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所说;“河南人多,可选的材就多,而且河南人很聪明,这就很合适打乒乓球。但咱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竞技体育不是一蹴即至的,需求一个绵长的周期,需求从根底开端,发愤图强,久经磨炼,从娃娃抓起,培育一名优异的青少年种子选手需求绵长的时刻,从发现到培育,从生长到成才是极端杂乱的进程。”
说起多年前的困境,河南男乒主教练王超时至今日仍然会眉头紧闭摇头叹息,“那时候真是跌入了低谷,真难,打一场输一场,全队上下都没士气了。”
2011年开端,河南乒乓球队进行大调整,选择了一批年青球员充分到部队中,通过几年的不懈尽力,当年入队的小朋友渐渐也生长为队中的主力,现在在国内乒坛已有一席之地的牛冠凯、于何一、任浩等球员都是那时生长起来的。
2015年开端,河南乒乓球逐步又回到了主战场的前列,当年全国少年锦标赛上,一举夺得男人集体榜首名,而这个名次一向坚持到2017年,接连三年连任该项目桂冠。
在最具考量价值的全国锦标赛上,2016年河南队夺得男团第五,男双第三名;2018年男团第五名,混双第三名;2019年混双第五名。
而愈加安定了河南乒乓球位置的一战是2017年天津全运会,河南队获得男团第五、男单第五和男双第五。
这些成果虽还没有到达冠亚军的水平,但已足以证明河南乒乓球走出了低谷,而且现已安定的占有了全国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刚刚18岁的牛冠凯,这名运动员的名气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仅比他小一岁的日本神童张本智和,2016年亚洲青年锦标赛上,14岁的牛冠凯还从前打败过13岁的日本神童。
这几年,河南队的队员一向在国家队的大熔炉里,开阔了视野,进步了水平,可是间隔王超的方针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我的方针便是培育出一把尖刀,有必要要在国家队能拼出来。”王超说。
王超所说的“尖刀”,指的便是像马龙、许昕、樊振东那样的尖端运动员,而不是在国家队扔到人堆里都认不出来你是谁的那种“群众款”。
但是,在人才辈出的国乒队磨炼出一把尖刀谈何容易!
面对着现已获得的一些成果,以及部队的方针,河南省乒网运动办理中心主任杨晓一直坚持着清醒的脑筋,这位奥运会的赛艇亚军得住关于如安在竞技体育范畴获得好成果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抓苗子是一方面,抓教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咱们河南不缺苗子,缺的是高水平教练员。”
近几年,只需国内有大赛,杨晓就会让部队的教练团队出去观摩取经,为的便是让教练员们开阔视野进步水平,“咱的教练员遍及都很年青,也需求进步充分自己,这才能从根本上进步部队的才能”。
此外,如果有时机,杨晓还想从外面引入高水平教练,给部队加把劲。
关于未来的选材,杨晓还有一个愿望,能够把乒乓球带进学校,“如果有更多的青少年来练乒乓,咱们未来的选材规模就会扩展,才会真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看到了期望,也认识到距离,往后不管状况怎样改变,只需一直坚持选材、运送、进步这条路子不动摇,力求有更多的队员在国家队安身并成为“尖刀”,力求提前有人代表我国参与世锦赛、奥运会,河南乒乓球呈现下一个刘国梁和邓亚萍,绝不悠远。